大方向中文
会员书架
首页 > 校园小说 > 大明: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> 第1175节

第1175节(1 / 2)

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
好书推荐: 【科幻万人迷】渣女改造系统 欲灵天下 [盗墓笔记]眼前无路怎回头 滥情 清纯绿茶拒绝被套牢 NP 在雾中(二战 h) 胖阿姨×有病小江总 独望(1v1年龄差) 穿书后,我被反派太子攻略了 第二次重吻( 甜文1V1)

这个举动意味着钱庄正式并入朝廷户部,无论是名义上还是实质上。皇室退居其次,拥有检察权与决策权,不再直接干涉钱庄的具体业务与运作。

五月二十六日,楚王朱桢、蜀王朱椿、辽王朱植等上书,请旨出海经商。皇帝三次推辞不准,后念其心意已定,特命水师于勃固岛、苏门答剌岛选址,为其营造王宫,并由水师承担其安全,轮流护卫。

朱植对这个结果并不太满意,自己也想学习燕王,获一块海外封地,可看皇帝的态度,并没有给封地的意思。

不过这样也好,出海去吧。

随着环球大航海即将出航,一旦他们返回,未来海洋将成为炙手可热的存在,无数船只都将出海,去看看外面的世界。

南洋也是好地方,不要护卫,咱要商队,商队足够大,就能活得足够滋润……

朱允炆最终还是送走了一干藩王,虽然有些不舍,虽然他们是主动请求。再多虽然,也抵不上一句:

但是,朕需要你们离开。

是没有威胁,可总在大明待着,除了促进消费就是玩垄断,这不合适,跑得远远的,你好他好,大家都好……

金陵留守,四选四

并不是所有藩王一并离开,像是安王朱楹,二代秦王朱尚炳,二代晋王朱济熺等,全都留在了金陵。这些藩王承担的一个使命,就是给朱元璋扫墓看陵。

当然,朱允炆并没有囚禁他们于金陵的意图,允许他们在报备地方安全局的情况下,出金陵游览大好山河,允许他们发展个人爱好,只要不违法乱纪,不害民伤民就好。

应天府衙收到诏令,不得与藩王有任何形式的联络。藩王有事直接找礼部留守在金陵的官吏,不需要与地方府衙沟通。

解缙、杨士奇、杨荣、梅殷四人进入武英殿。

行礼之后,解缙递上一份文书:“皇上,关于金陵留守人选,内阁与兵部、五军都督府经过商议之后,最终拟定三人,以供皇上选任。”

朱允炆接过文书,打开看去,只见上面写了三个名字:

梅殷。

盛庸。

平安。

每个名字一旁,标注了考量的内容。

虽说大明即将迁都,可金陵毕竟是龙起之地,是太祖皇帝选定的京师,又经过多年营造,别说整个大明,就是整个世界,也找不出比金陵城更大的城池了。

何况金陵地理位置很是重要,又是大明的冶炼、造船、粮仓等中心,这里有支撑北平漕运的最大粮仓,有不能不加以保护的钢铁造船厂,蒸汽机制造中心,有第一条正在运行的铁路……

金陵需要留守一部分军队,而这部分军队的数量并不在少数,至少需要五万,额外还需要至少五千水师。

对于已经解决了诸多强敌,完全转向内治振兴的大明来说,地方上留守五万军队,是一支庞大的军队,即便是大同、宣府、甘肃、乌鲁木齐等军事重镇,其日常驻扎兵力不过三至四个卫,两万上下,只有发生战事时才会从周围卫所抽调兵力,继而集结更多战力。

如今金陵驻留如此多军队,为了避免出乱子,必须选择合适的人选留守于此。否则藩王再与留守之人结合,站出来喊一句:这里是太祖登基之地,我也要在这里登基,奉天而立……

到时候总还是会出岔乱。

梅殷、盛庸、平安都是很好的留守人选。

梅殷是朱允炆的姑父,太祖的女婿,忠诚上并无问题,也没有任何野心。

盛庸这些年来南征北战,立下了不少军功,对朝廷赤胆忠心,能力出众。

平安是太祖收的义子,他多年留守北平,训练出了北平新军,参与过宁王打鞑靼的战争,燕王打鞑靼的战争,有着丰富作战经验,且多年治理军队并无乱子。

朱允炆想了想,提笔又加了一个名字:

何福。

何福这些年病患缠身,留守大宁几次告请休养都没有得到应允,现如今兀良哈都没了,大宁的战略意义已不那么重要,可以让何福回来养病了。

朱允炆看向解缙、杨士奇等人,道:“命梅殷、盛庸、平安、何福共同留守金陵。梅殷负责文书事宜,盛庸监军,平安总理治军练军,何福对接后勤局分部,承担后勤供应事宜。你们意下如何?”

解缙、杨士奇没有意见。

杨荣看着朱允炆,原本是希望他三选一,结果他给出的是四选四。

不过这样也好,梅殷性情懒散,也就弄弄文书可以,让他去处理军务,练兵,估计是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。将盛庸、平安、何福等人调到金陵来,确实是不错的选择,至少可以彼此制约。

梅殷对这个结果很是满意,从感情上来说,梅殷并不想离开金陵,这里有自己与太祖皇帝的过去,何况在这里生活了数十年,突然从小桥流水的江南换成漫雪冰封的北平,着实不适应,留下来,待在熟悉的地方也好。

朱允炆留下梅殷,待解缙等人退出大殿后,笑道:“朝廷虽迁都在北,可金陵依旧是重城要地,不容有失。这里可就要多劳姑父费心了。”

梅殷心头一暖,连忙说:“皇上放心,只要我还在金陵,定不会让这里生出乱子。”

朱允炆是相信梅殷的,历史上梅殷带大军镇守淮河,朱棣从一旁绕路过去,他都没生出半点乱子,连动都没动弹……

他的忠诚是有的,但能力上多少有些欠缺,所以朱允炆不得不将盛庸、平安、何福一起送来。只不过盛庸正在打土司还没回来,平安在北平,至少需要等朱允炆过去了他才能南下,何福还在大宁草原上看长河落日。

在目前一段时间里,留守金陵的依旧是梅殷。敲定了留守主将之后,其他留守将领就容易选多了。

进入六月,大明的国子监、府学、州学、县学、社学、私塾等开始紧张起来。国子监与府州县衙抽调先生投入到出题之中。

为了防止出题泄露,每个先生只能出一部分题型,这些题型在雕版与刷印时才会组合成完整的试卷,而雕版、刷印的匠人提前一天就会进入院子,在考试结束十二个时辰之后方可放出。之所以延了十二个时辰,是为了考察是否出现泄题,一旦查出,整个考试将作废,择期重考。

每逢出题与考试时,督察院会派监察御史至地方随机监察,地方安全局会出动,全程监督。

建文十二年夏的考试与往年并没有流程上的区别,唯一的区别是“扩招”。

南京国子监在扩招,北平国子监也在扩招,往年府学进入国子监的名额通常只有六百至八百,而今年一下子骤然翻倍。这意味着府学生员去国子监的机会多了,相应的,县学进入府学的机会也增加不少。

但争夺进入国子监名额的并不只是府学,还有地方私塾弟子,书院弟子。

浙江宁海,正学书院。

方孝孺看着眼前的六十名弟子,他们年轻,儒雅,意气风发,他们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。

他们将参与今年的府学考试,进入国子监!

方孝孺坚信自己的教学没有错,坚信自己的思想是对的,因为自己践行的是圣人的思想,传播的是圣人的学问。

走圣人的路,不会有错。

对正学书院的造谣?

正学书院,浙江宁海第一学院。

宁海县的百姓以求学于正学书院为荣,这里汇聚了超过八百弟子,反观宁海县学,则有些死气沉沉,只有不到二百弟子。

方孝孺有着过人的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[简体版]
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
新书推荐: 美漫杀手日常 乐园 战龙 红尘 霸爱 武逆 神级高手 娇娇媳妇在年代文里做团宠 偷揽昼春 女主天下